昨天是雲南魯甸地震遇難同胞七日祭。一周過去了,這場震級不高、卻造成很大傷亡的地化療飲食震災害,牽動著無數江蘇人的關切。一方有難,八方馳援。這場災難發生後,江蘇迅速行動,涌動起一股股愛心暖流。
  江蘇力量:晝夜奮mSATA戰搶通生命線
  昨晚,記者連線雲南,武警水電五支隊副參謀長陳志宏已經在牛欄江堰塞外接式硬碟湖搶通現場守了兩天兩夜。從8月6日星夜集結馳援魯甸,30名駐蘇常州武警水電第五支隊官兵已經不眠不休奮戰了四個晝夜。
  記者瞭解到,堰塞湖應急排險組織方案確定將在700米長隨身碟的堰塞體頂部開挖底部寬5米,深8米的泄洪槽。開挖工程預計在12日完工。
  “牛欄江堰塞湖隨身碟坍塌量是唐家山堰塞體的兩倍,難度要比唐家山大得多。”陳志宏說,坍塌量、庫容量、搶險難度繫數遠超汶川地震時拿下的唐家山堰塞湖。他最擔心的是10日至12日上游有強降雨。“每小時漲水0.8米,一旦潰決,下游17個村莊數萬名群眾的生命安全不堪設想。”
  經過多方會診,牛欄江堰塞湖確定了排險方案。不採取純爆破方式,而是採取開挖泄洪槽和爆破相結合的方式。先由武警水電部隊從堰塞體壩頂到壩底快速開闢一條小型通道,舟橋部隊進入前方架設工事拓寬開闢道路,大型機械設備直達堰塞體壩底,開挖泄洪槽。
  震後的魯甸災區雨時下時停,餘震不斷、滾石不斷。武警水電五支隊官兵冒著生命危險搶通塌方道路,挖掘機的玻璃上被碎石擊破出現道道裂紋,24小時同步作業、人歇不停機,牛欄江下游至堰塞湖壩體約5公里的一條簡易公路,是官兵搶險推進出來的“生命線”,車輛可直達堰塞湖岸邊。
  地震發生後,江蘇的企業、江蘇的幹部以各種方式在抗震救災中貢獻“江蘇力量”。
  正在雲南省住建廳掛職廳長助理的南京工業大學交通學院副院長蔣剛教授參與魯甸地震的抗震救災指揮工作。“作為江蘇掛職幹部,能為災區做點事情,心裡感到很安慰。”
  8月3日深夜,蔣剛接到通知,立即準備出發。汽車加步行,來到龍頭鎮,他隨身只帶了一瓶礦泉水。不忍心消耗震區特別緊張的水資源,這一天,流了很多汗的他就喝了這一瓶水。
  震中龍頭山鎮唯一的自來水廠泵房受損,自來水管網破裂,自來水供應中斷。組織供水搶修,協調生產、運輸純凈水,尋找儲水的容器……從4日開始緊張忙碌了三天兩夜,直到受災點群眾用水無憂。這期間他3天沒有洗澡,沒換衣服。
  震中地區受災倒塌最嚴重的是農村土坯房,而此次地震前經國家資助改造過的農村危房,倒塌的很少,所以非常希望國家能夠繼續並加大對雲南農村危房改造的資助力度。“這也是我在魯甸地震一周之時最想說的話。”
  江蘇責任:災難面前我們必須站出來
  “現在救援現場有23台徐工裝備參與道路疏通、倒塌房屋清理,還有16台在待命。”10日上午,徐工集團的徐楠電話里告訴記者,他正在重災區龍頭山鎮救災。
  “災難面前,我們必須站出來。”徐楠說。
  吃,主要是方便面;睡,睡袋、車裡甚至露天將就一下。每天早上一大早起床救援,一干就到凌晨。這是在雲南參與抗震救災的江蘇人一個星期以來最常態的生活。為了這份責任,他們甘願吃苦受累。
  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我省未接到出動政府救援力量的通知,但江蘇從政府到民間,不分前方後方,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行動。
  3日晚,徐工集團決定就近組織救援力量、全力協助抗震救災。4日下午,徐工的第一批13台設備就到了魯甸災區。抗震救災中行動迅速的遠不止這一家企業。公益組織第一時間進入災區;慈善機構第一時間開設捐贈賬號;民間專業救援第一時間出發……
  昨日上午10:40,記者撥通愛德基金會工作人員李娟的手機。這位瘦瘦小小的揚州姑娘已在一線參與救援整整一周。
  4日凌晨2時,劉娟和同事何文已到達魯甸縣城。上午9時,來自江蘇的他們成為第一批進入火德紅鎮的社會救援力量。
  “救災不等人,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盡可能做最多的工作。”當晚22時,劉娟在昭通市採購的第一批救援物資10000瓶飲用水、10000斤大米、600桶食用油送抵集中安置點鎮中學食堂。
  這一份責任,並不只是一時的熱情。
  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勵建安和該科專家許光旭於7日趕赴雲南省昭通,加入國家醫療專家組。現任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主席的勵建安參與過汶川等幾次重大地震災害傷員救治。
  “就算回到南京後,還要不定期地到雲南昭通開展後期工作,並與國際國內非政府組織建立工作模式,盡最大的可能幫助地震傷者康復。”勵建安說。
  江蘇愛心:“你們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8月10日晚上11時,一批來自蘇州的救援物資在輾轉昆明後,被緊急運送到魯甸小寨中學,分發給天生橋周邊受災群眾。這是由蘇州藍天民間救援隊在蘇州募集的救援物資,共包括急救藥品21500份、衣物3000多件以及部分生活用品。
  而這隻是江蘇愛心的一小部分。雲南昭通地震災情牽動著江蘇人民的心,連日來,從企業到普通市民,從城市到農村,人們有錢出錢,有物出物,到處涌動著一股股愛心暖流。
  江蘇瑞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代表來到慈善總會,捐贈100萬元。99歲的老將軍、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捐款1萬元:“戰爭年代,是人民救活了重傷的我。現在國家有難,理應出力!”殘疾人夫婦臧阿姨和老伴戴著墨鏡,拄著拐杖摸上了慈善總會的門,向地震災區捐款200元。
  截至9日,江蘇各級紅十字會已收到捐款168萬元,物資79.16萬元。愛心企業家孫達華先生聽到雲南地震消息後立即打電話個人捐獻20萬元;南京市漢江路小學“七色陽光”雛鷹小隊10名少先隊員共同捐出善款1260元。常州一位80多歲的老伯通過銀行匯來了一個月的退休工資5000元;在鹽城,91歲的老者讓兒子幫他把1萬元捐款送到紅十字會……
  5日下午,無錫市應急救援志願者總隊總隊長餘雷和其他3名隊員從無錫出發,趕往災區參加救援。經過30多個小時的日夜兼程,他們將市紅十字會捐贈的價值32萬元的消炎藥運抵雲南昭通市。
  愛心榜的企業實在太多:愛特福公司趕製出來送往災區的消毒物資總共有1200箱,包括“84”消毒液、衣物消毒液、果蔬消毒劑,以及用於殺滅蚊蟲的殺蟲劑等;南通羅萊家紡公司價值超過120萬元人民幣的8000條蠶絲被運往雲南昭通魯甸地震災區;隆力奇愛心基金會通過常熟市民政局捐贈價值50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德康博愛基金會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向災區捐贈了價值1168萬元物資……
  參加過汶川、雅安等地震救援,使得江蘇的救援力量更加瞭解地震之後災民最需要什麼,怎麼幫忙不添亂。
  “民政部門已經給震區發放了大量的帳篷、發電機、方便面。但災民想吃上米飯,所以我們的第一批物資就改成了大米、油和鹽。”劉娟說。9日,當500套洗漱用品送到光明村時,村民李大姐激動不已:“這些天娃娃們一直穿著臟衣服,今天可以洗衣服了,你們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德康博愛基金會秘書長、波司登集團黨委副書記高美真說,3萬件羽絨服,分別送往魯甸和巧家地區,重點為婦女和兒童防寒。雲南地處高原,晝夜溫差大,晚上別讓他們凍著了。
  本報通訊員 劉羽 徐迎 華鮑峰
  本報記者唐悅 蔡煒 蔣廷玉
  沈崢嶸 王岩 任松筠李仲勛
  邵生餘 黃偉 付奇 丁亞鵬 陳月飛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資料
  (原標題:震災,時刻牽動著江蘇人民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00abchz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